特征

信任守護者:GIA 的創新研究、儀器及服務


Placeholder Alt Text
GIA 研究人員利用尖端技術來應對快速變化的寶石處理和合成技術,並對已知產地的寶石進行分析。他們的工作加深了全世界對寶石如何形成、提取、製造和銷售的認知。2018 年 GIA 研究團隊在會議上的團體照片。攝影:Eric Welch/GIA

自成立起,GIA 一直站在鑽石、有色寶石和珍珠鑑定、處理方式檢測及鑑定的前列。從標誌性的珠寶商手持式放大鏡到突破性的 21 世紀技術,GIA一向 秉持以下原則開發各種工具及產品:保護所有購買或銷售寶石的人。

消費者應該(而且想要)瞭解他們的寶石,以便做出明智的購買決策,並對其寶石及珠寶保持信任。他們想知道寶石來自何處,以及哪些因素會影響其品質和價值。他們想知道這是天然寶石還是人造寶石(亦稱實驗室培育寶石),它們是否經過處理來優化其外觀。他們想要得到保護。

縱觀近 90 年的歷史,GIA 一直致力於打造各種服務和儀器,堅持履行保護公眾對寶石和珠寶的信任這一使命。隨著新的寶石處理方式及實驗室培育寶石流入市場,這種研究型工作的重要性及影響力與日俱增。

所有這些都建立於 GIA 創新傳統之上。

寶石學創新:GIA 使命的核心

Robert Shipley 先生 於 1931 年創立 GIA,當時,寶石學還是一門相對較新的科學。由於這門科學剛剛出現,幾乎沒有合適的儀器能夠對寶石展開詳細檢查。

A 10x loupe sits on a grey background.
Robert Shipley Jr. developed several important gemological instruments that are still in use today, including the iconic 10x loupe. Photo by GIA

但這並沒有阻礙 Shipley 兒子小 Robert 的步伐,他繼續調整和開發各種儀器,來完成這項任務。幾年之內,他研製出數種重要儀器,至今仍在使用。1934 年,GIA 推出了標誌性的 10 倍手持式放大鏡,如今,每個寶石經銷商和珠寶商的頸上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小 Shipley 還研發出檢測寶石的偏光鏡,可用來確定寶石是單折射還是雙折射,這是鑑定寶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他的雙目顯微鏡與暗場照明如今仍是每個寶石實驗室的標配設備。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在寶石學工作中,這些儀器在區分具有相似外觀的礦物方面具有極其寶貴的作用。例如,英國王冠上的一顆「紅寶石」後來被發現是一顆紅色尖晶石。即使掌握該等創新技術,人們對於更多寶石檢測設備的需求仍在不斷增加。

Two men and a woman gather around a microscope.
GIA has a long history of pursing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to gather and analyze data on gemstones, identifying practical solutions to gemological challenges and communicating their findings. In this undated photo, from left, Robert Crowningshield, the longtime director of GIA’s New York laboratory; Thomas Moses, now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and chief lab and research officer; and Ilene Reinitz, a senior project manager.

20 世紀 40 年代初,Shipley 和出任 GIA 第二任總裁的 Richard T. Liddicoat 設計出一套科學流程來規範鑽石分級,這消除了當時市場上普遍存在的許多主觀性和多變性因素。十年後,Liddicoat 等人以 Shipley 開發的鑽石品質 4C 標準(顏色、淨度、切工、克拉重量)為基礎,將這些標準編制成適用於 D-Z 色鑽石的國際鑽石分級系統,建立了描述鑽石顏色及淨度的通用標準和語言。該系統是全世界公認且廣為接受的標準,幾十年來,進一步推動了鑽石交易,幫助消費者更好地瞭解他們所購買的鑽石。

20 世紀中期,由於養殖珍珠的大量湧入,精準區分它們與天然珍珠的需求應運而生。GIA 科學家研發出專門的 X 光設備,只需支付較少費用就能獲得明確的答案。20 世紀 50 年代,經輻射處理的鑽石開始在市場上出現。Robert Crowningshield 是 GIA 紐約鑑定所副總裁,他開創了許多寶石鑑定技術,確定了如何利用他所改造的寶石學專用光譜儀來鑑定大多數寶石。

專注於寶石處理及鑑定的研究團隊

20 世紀 70 年代中期,越來越多的寶石處理方式及實驗室培育寶石流入市場(如經熱處理的藍寶石、雷射穿鑿的鑽石、更多品種的養殖珍珠和實驗室培育紅寶石)。隨著消費者需求的激增,鑑定這些寶石的緊迫性也與日俱增。這些因素促使 GIA 建立一個專門的全職研究部門。研究團隊最初的規模很小,致力於開發各種有色寶石、珍珠和鑽石鑑定方法和技術,識別它們的處理方式,並透過其專業季度期刊《寶石與寶石學》(Gems & Gemology) 與業內人士分享。

A black opal pendant, accented by pear-shaped diamonds and round Paraíba tourmalines, sits on a photomicrograph of a black opal from Lightning Ridge, Australia, that shows broad, angular flashes of play-of-color known as a harlequin or mosaic pattern.
The Summer 2019 issue of Gems & Gemology features a wall chart of inclusions in natural, treated, synthetic and imitation opal. The platinum pendant shown on the cover features a 9.39 ct black opal accented by 0.25 ct pear-shaped diamond and 0.90 carats of round Paraíba tourmalines. Designed by Niveet Nagpal, courtesy of Omi Privé. The background is a photomicrograph of a black opal from Lightning Ridge, Australia, showing broad, angular flashes of play-of-color known as a harlequin or mosaic pattern. Diffuse reflected light, vertical field of view approximately 12 mm. Photomicrograph by Nathan Renfro.

20 世紀 90 年代後期出現了一種新的處理方式,對鑽石進行高溫高壓處理,來改善其顏色。在幾個月時間內,GIA 研究團隊採用了一系列可供使用且經過調整的技術,能夠確定如何鑑定處理方式,並預防潛在的消費者信任危機。

進入數碼年代後,GIA 在鑽石切工研究項目中研發出一個精確系統,來評估鑽石切工品質。基於這項廣泛的鑽石研究,Facetware 預估出圓形明亮式切工鑽石的切工等級。數十年來,GIA 一直在進行基本光線追蹤工作,對 GIA 檢測的數百萬顆鑽石的比例進行了建模,並利用該等結果對更多鑽石進行磨光,以驗證建模結果,最終鞏固了該系統。之後,儀器製造商紛紛將 Facetware 軟件整合至其非接觸式測量裝置中。

Small desktop instrument
GIA’s iD100® device screens for laboratory-grown diamonds and simulants. Photo by GIA

實驗室培育鑽石的篩選

由於希望瞭解鑽石是天然形成還是實驗室培育的,GIA 的其中一項研究取得了最新進展。

由於大多數碎鑽沒有經過寶石學實驗室的分級和鑑定,GIA 研發出 iD100® 裝置,用於篩選實驗室培育的鑽石和仿製品。這種桌上型設備特別適合零售商及珠寶製造商使用,他們需要確定所銷售或鑲嵌於珠寶中的材料。該裝置運用了光譜技術,可以將所有實驗室培育鑽石(HPHT 和 CVD)和所有仿製品(CZ和莫桑石)與天然鑽石區分開來。每顆寶石只需不到兩秒即可完成分析,儀器可以分析未鑲嵌或已鑲嵌鑽石小至 0.9 mm。

確保透明度、可溯源性和真實性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想知道他們的寶石來自何處(包括原產地),希望其品質和真實性得到保障。

多年來,GIA 一直為一些有色寶石提供原產地證書。根據 GIA 實地寶石學家從世界各地採礦點收集的樣品中獲得的科學資料,科學家能夠執行該等測定。這些證書適用於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Paraiba碧璽、紅色尖晶石和亞歷山大變石

The GIA Diamond Origin Report cover features a piece of rough and a polished diamond.
GIA’s Diamond Origin Report service can confirm the country of origin of polished diamonds.

2019 年 3 月,GIA 推出了鑽石原產地證書服務,可確認已打磨鑽石的原產地。在進行刻面和磨光之前,將鑽石原石提交至 GIA 進行檢驗,以記錄鑑定資訊。GIA 會為每顆鑽石原石分配唯一識別號。之後,已打磨的鑽石會送往 GIA 進行鑑定,GIA 利用同一份鑑定資訊將已打磨鑽石與其原石匹配。藉由這個科學的匹配過程,GIA 可以確認參與採礦公司提供的原產地資訊。

GIA 鑽石原產地證書包括原產地、每顆鑽石的完整 4C 品質分析以及證書編號。消費者可以透過 GIA 原產地應用程式及線上 GIA 證書查驗服務,網上存取鑽石的完整分級詳情,亦可查閱原石及已打磨鑽石的視頻和照片、相應的鑽石原石以及關於原產地的詳細背景資訊。按一下此處查看一顆產自加拿大鑽石的證書範本。

2018 年,GIA 與零售商周大福合作,推出了由新興區塊鏈技術提供支援的數碼鑽石鑑定證書,以進一步增進客戶對其寶石產地的瞭解。

GIA 鑽石分級資訊將添加至周大福的 T-MARK 應用程式中,讓客戶能夠確認其鑽石是否與 GIA 證書相符。證書由區塊鏈技術提供保障,透過確保鑽石從製造商到消費者整個過程的透明度、真實性和可驗證性,為消費者帶來信心,並保護 GIA 證書的完整性。

Images of the blockchain diamond grading report information.
The blockchain diamond grading report includes the key GIA grading data – Color, Clarity, Cut, Carat Weight, Shape and Cutting Style – and GIA’s Statement of Authenticity. Left, GIA blockchain diamond grading report; right, icon on GIA Report Check indicating blockchain-enabled report number.

展望未來服務

GIA 領導者認為,在 GIA 及其客戶未來如何管理鑽石分級及其他證書和服務方面,區塊鏈技術可以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我們正與 IBM 展開合作,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慧等技術掃描鑽石,並透過區塊鏈將鑽石與 GIA 鑑定證書聯繫起來」,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鑑定所和研究官 Tom Moses 表示,「區塊鏈技術亦可用作我們鑽石原產地服務的一部分,該服務可以將已打磨鑽石與其鑽石原石相匹配,以確認鑽石的原產地。

這兩項應用皆表明,GIA 致力於確保鑽石的歷史得到記錄並保持透明。」

Russell Shor 是 GIA Carlsbad的資深業界分析師。